跟法國人結婚前,你應該注意的三件事⋯⋯

開頭也許讓我們大膽地說:「你離婚時留的淚,都是你結婚時腦子進的水」。

這篇文章不是雞湯來教大家如何在婚前辨識法國男人女人的內心,畢竟感情跟成長都是自己的事。只是疫情發生以來,離婚案件倍增,我發現有許多在離婚時遇到的迷惘跟混亂,都是結婚之際便可以小心避免的。

不是希望大家在結婚時便為離婚準備,而是與一個法國人結婚時,有很多文化上的觀念隔閡,我們不妨可以在心裡先有概念。

 

1,請談錢!

不是現在就來談離婚時的財產分配,而是請你結婚前務必先了解彼此「婚後家庭收支」的安排:婚後誰賺錢?誰拿多少錢?收支怎麼調配?一般建議開設「共同帳戶」,作為婚後生活的共同支出使用,但也請務必保有「個人帳戶」。

很多離婚案件發現,法國這一方常以「法國行政手續複雜」、「語言隔閡」為由,要求不會法語的另一方提供「現金」作為共同支出,或是希望將財政大權攬在身上。兩廂情願沒有誰錯,但假若這樣的來往沒有銀行紀錄,婚姻觸礁時財務分配便會相對複雜,對方也有可能反咬:不會法語的這一方從未對家庭做出任何貢獻,屆時口說無憑,所有帳單都是對方的名字。

特別要提的是,如果雙方一起購置房產,請不要天真或怕麻煩一切交由對方處理,請清楚地記錄所有資金流向。我遇過夫妻雙方一同買的房子只登記先生的名字,貸款在帳面上是由先生負擔,女方三不五時提供娘家的現金資助。決定離婚時法官判定女方需立即搬離住所,因為沒有負擔貸款,因為房子法律上來說是先生的。(房產分配是後續計算,當下是必須要先搬離。)

不希望有驚喜(或驚嚇)出現,最保險的情況是:配偶雙方每個月按個人收入程度從各自戶頭匯款至共同帳戶,作為共同生活支出(不管是房貸車貸或是日常生活)。共同帳戶的名稱可以選擇 「Mme et M.」:ET 而不是 OU,這樣支票會需要雙方共同簽名才能使用,可以避免其中一方在離婚判決期間開立木頭支票,後續影響到這個帳戶另位持有人的銀行信譽。共同帳戶由於每位持有人都有提領的權利,所以儘可能帳戶中只放當月生活所需要的費用,可以減少一方在決心離婚時直接將戶頭領光的風險。

法國的婚姻關係第一條要求的就是「互助跟支持」,這個互助支持包含「情感上」跟「物質上」的。情感上缺乏互助好比「外遇」,可以構成過失離婚的要素,而物質上的缺乏互助如同「一方從未負擔生活費」,也有可能構成過失離婚的要素。之前曾經遇過一個案例,法國先生指稱中國妻子跟他結婚只是為了錢,婚後不願工作等,之後開打「過失離婚」,雙方灰頭土臉。如果想要避免這樣的窘境,真心建議結婚時請務必釐清婚後的家庭收支安排。

2,請知道你的號碼!

除了個人的帳戶之外,請了解你的CAF號碼、健保號碼、繳稅號碼。也許不用實際擁有,但也請試著了解RSA、prime d’activité是什麼?知道法國社會系統的基本運作,才不會萬一有天「被離婚」時一頭霧水求助無門。

過去很多離婚案件發現,不會法文的一方在準備離婚時往往一問三不知:不知道家裡收入流向,不知道雙方有沒有一同報過稅,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權利、有什麼義務。愛情可以超越語言,不會法文不是你的錯,但跟法國人結婚是你的決定,如果打算定居法國,請務必試著先行了解法國社會系統的基本運作。

話說回來,當然最好的情況就是:保有自己的謀生能力,有一份自己的工作,經濟獨立。

3,是的,請獨立!

當然一定有被幸福呵護著的公主跟王子,但悲傷的是,離婚時往往只剩下「控制狂」跟「偏執狂」。我聽過很多陷在離婚泥沼裡的吶喊:「他之前很愛我的」「他都不照顧小孩」「他都不拿錢回家」⋯⋯等,同樣文化背景下的婚姻都會有溝通問題了,更不用說以我們台灣的文化背景跟一個法國長大的文化尋求磨合。

大致來說,法國民族性相當「崇尚自我」。你可能得先明白「法國丈夫(妻子)不是你的天。」(天朝你塌下來的時候,對方可能連電話號碼都換了)。法國配偶不是你的幸福唯一提供者:他/她能增加生活幸福感,但你才是自己幸福的來源。

婚姻在法國著重的是「互助」概念,如果抱著錯誤期待(飯票、不想努力了、有人養⋯⋯),那麼現實往往很快就會來敲門。法國結婚時不用丟扇子,沒有拜別,沒有嫁妝。法國的婚姻觀對我來說,比較像是:兩個成年人決定共同生活,互相扶持成長。很少認識有法國人願意委屈自己在一段不開心的關係裡,也因此疫情開始以來已經遇過不少「說分就分」「突然被離婚」的情況。

關係裡的困境當然不會是一天造成的,充分並持續的溝通理解相當重要。此外,也想請你正視自己對婚姻的想法,為自己的幸福負起責任,保有你的謀生能力,保有你的個人生活圈,讓伴侶關係是「加分」而不是「避風口」。這樣一來即便有天緣分走到交叉點,也能好聚好散,彼此感謝曾經的幸福,祝福對方繼續接下來的旅程。

同場加映:以和為貴?應該不用。

即便我們是新時代的男女,經濟、情感都獨立自主了,結婚畢竟會牽涉到兩個家庭的問題,請你先有概念。

法國人大部分很重視家庭關係,聖誕聚餐或是婚喪節慶的聚會可能都會需要跟法國配偶一同參加。所有你在台灣聽說過的婆媳問題、姑嫂妯娌一堆問題,請放心法國都有(笑),只不過是「法文發音(還沒有字幕)」。差別可能在於,某部分法國人特別重視自己感覺,不太管情面這種事,往往會選擇直接對著當事人噴出內心話,這是法國人的直率坦然(浪漫?)。

於是,你可能也會在聖誕晚宴餐桌上看到家人間「優雅地對罵」。如果爭執的話題跟你無關,那就當做免費的法語聽力練習。如果話題跟你有關,請忘記台灣人說的「以和為貴」,請誠實地捍衛你的想法跟做法。這種情況很常發生在小孩的教養,或是配偶雙方生活習慣與長輩衝撞下。如果你會法文,請堅定地、不管口音地清楚說出你的想法,如果你只會英文,請堅定地請你配偶一句一句幫你翻譯。你若委屈自己尷尬微笑接受,將來大家只會一直委屈你。

一體兩面。法國人崇尚自我可能有時顯得太過自私,但相對的法國人也相當重視個人空間,不管是你的或是他自己的。婆婆問你:「我明天來看孫子」,你可以老實回答:「明天我想休息,不能接待你,請XX時間再來」。婆婆可能會玻璃心,但她會理解。一般婆婆不會理解的是,你同意她進門然後又自己嘔氣還給她臉色。我發現法國婆婆通常不會看臉色。你尊重自己的同時,別人才會知道尊重你。

最後,祝福你⋯⋯

每段關係都是修練,都有祝福。文化上的區隔摩擦先有心理準備了,或許可以更專注地面對雙方彼此的感情進展。祝福大家都擁有愉快並健康的伴侶關係!